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英文

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人烟几绝,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洞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洞县。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先祖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温县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先是六世同居,七世分家,兴家立业,人繁家盛。为保卫桑梓,地方得安,在村中设武学社,教授子孙。1711年,陈氏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方简单记述了陈卜史实。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陈氏九世祖陈王廷记起。
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陈王廷(1600-1680),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他曾在山东扫荡群匪,贼闻名不敢逼近。因当时社会动荡,久不得志,他在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廷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更具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陈王廷的菱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尚存《拳经总歌》和《长短句》词一首。《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说:“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人称其为太极拳老架(大架)。长兴公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子耕耘拳艺精奥,继续保镖山东,历时10余年,所遇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子延年延熙均为太极名师。长兴公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称为新架(现在称小架)。
  十五世陈清萍,赘婿于赵堡镇(陈家沟东北2.5公里)在那里传拳。他在原套路上再进行修改,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传和兆元(赵堡架),李景延(忽雷架)。
  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交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桢、顾留韾、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亦很好。陈照奎曾在北京、上海、郑州、焦作等地教拳(主要传授其父晚年所定83势拳架,现称新架),徒众很多,为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很大贡献。
  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东笃同兄弟二人,慕陈氏太极拳之名,托河南沁阳杜盛兴到陈家沟聘请拳师,族人公推陈照丕前往。到北京(时为北平)后,有同乡李敬庄(庆临)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登载宣传,“我国提倡武术,其目的在于强种卫国,自卫御敌,收复失地。”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现陈家沟所练的拳术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器械有: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
陈氏太极拳经过近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四大流派。

十八世代表人物冯志强:

 冯公志强(1928-2012)

   冯志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代(十八世)的代表人物,是将陈式太极拳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武术协会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志强武馆馆长,并兼任国内外100多个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顾问或总教练。
冯志强先生,1928年生,河北束鹿县人。出生于武术世家,曾祖父是清末武举。幼年时随乡舅习练少林桩功、童子功、达摩易筋经和拳术。少年时随河北沧州通臂拳名家韩晓峰先生习练通臂拳、朱砂掌和踢桩打袋。青年时拜心意拳大师胡公耀贞为师习练心意六合拳和内功;后经胡公耀贞推荐,拜陈式太极拳第九代宗师陈公发科为师习练陈式太极拳,并在两位老师悉心指导下“双学”心意、太极。

武术推广

冯志强先生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出国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请,他总是说,“我的根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冯志强先生不辞辛劳、无私奉献地致力于推广、普及和发展陈式太极拳。并多次受国家体委、中国武协、中联部和对外服务机构委派,出访世界各国,弘扬中华武术,传播太极文化。亚洲、美洲、欧洲不少国家都留下他的足迹,国内几十个省市区都留下他的身影。所到之处,冯志强先生的武功武德和人格魅力折服了不少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既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也使中国太极文化在海外扎下了根;既为陈式太极拳争得了荣誉,也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撒下了种。
1979年应陈家沟大队党支部的邀请,冯志强先生先后三次赴陈家沟,将陈公发科亲授的陈式太极拳返传给陈家第十九代子弟,为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1年北京体院请冯志强先生出山,挫败了西洋武师,为中华武术和陈式太极拳扬威争光,成为武林佳话,传遍大江南北。

1982年“全国太极名家汇演”在上海举行,唯独冯志强先生只身前往,推手对象由大会指派,冯先生的精湛武艺和高尚武德令人折服,被一致公认为“真太极”、“真功夫”,并应邀留在上海三个月传授陈式太极拳。

1983年北京在国内率先成立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冯志强先生被一致推选为会长,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普及、发展陈式太极拳。同年赴上海出席“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再次展示陈式太极拳技艺。

1984年冯志强先生首次公派出访日本讲学授拳,这是最早的陈式太极拳代表国家走出国门,冯志强先生成为将陈式太极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日本武术界称“冯志强功夫如大海”,“冯志强的太极世界”来临。

1985年冯志强先生再次应邀公派出访日本讲学授拳。

1986年冯志强先生参加中联部组织的由北京市武术队组成的中国艺术代表团赴墨西哥和美国访问,并参加全美武术比赛大会。冯先生的武德武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华武术和太极拳争了光、正了名。

1986年北京志强武馆成立,这是当时北京市武术协会首家批准注册成立的以冯志强先生名字命名的武术馆。

1987年冯志强先生赴深圳参加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国际武术培训班,主持陈式太极拳教学。同年再次应邀公派出访日本讲学授拳。

1988年冯志强先生应邀公派出访新加坡讲学授拳。

1989年-2007年的近二十年间,冯志强先生又先后十几次应邀出访日本、美国、荷兰、瑞士、芬兰、法国、西班牙、韩国和香港等地。其中出访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几乎每年都要应邀出访日本讲学。

目前,国外已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波、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拉脱维亚、波兰、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国内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浙江、深圳、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等三十几个省市区的成千上万爱好者在习练冯志强先生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和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很多国家和国内很多地方都成立了陈式太极拳或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或以冯志强先生名字命名的研究会、协会和中心。

成果贡献

冯志强先生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武术大家。他不仅武功精深,而且武学渊博,善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而又胸怀坦荡,毫不保守,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前辈的口授秘传写成文字,公之于众,传之于世。先后出版发行了9本太极拳著作和教材,以及十几部录象教学资料片,还经常应约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武术刊物和体育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太极内涵真谛,公开太极不传之秘,恢复太极真传练法,开拓太极修炼理念,在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深受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有的作品被译成外文出版,有的被海外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有的已再版多次,有的甚至再版了12次。这些作品凝集了冯志强先生毕生心血和经验,是对太极拳发展和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贡献。冯志强先生常说:“让中国的太极文化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我的最大心愿。”

1984年出版《太极拳实战技击》英文版(译文出版社)
1989年出版《太极混元功》全国函授教材(新体育杂志社)
1990年出版《陈式太极拳精选》(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年出版《陈式太极拳入门》(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心意混元太极拳讲义》(汇中太极修炼中心)
1996年出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材》(北京志强武馆)
1997年出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日文版(日本株式会社)
1998年出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程》(青岛出版社)
2009年出版《混元太极炮捶46式》(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3年在《精武》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擒拿术(一)(二)”
1985年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陈式太极刀”
1986年在《武魂》杂志发表“怎样练好太极拳”
1987年在《武术健身》杂志发表“陈式太极二十四肘”
1987年在《武当》杂志发表“太极捧气功练法”
1988年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缠丝功(一)(二)”
1989年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缠丝功(三)”
1989年在《武术健身》杂志发表“太极拳推手的点滴体会”
1989年在《武术健身》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和推手入门”
 

继承发展

冯志强先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太极拳一代宗师。几十年来,冯志强先生为继承发展陈式太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呕心沥血,潜心修研。为了适应与时俱进的太极健身需求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太极功夫探求,为了便于国外太极拳爱好者习练中国太极功夫和了解中国太极文化,他在继承陈公发科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基础上,结合胡公耀贞传授的六合心意拳内功,创编了以功为主、以松为主、以柔为主、以圆为主、以静为主、以养为主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揭示了太极运动本相,体现了太极和谐思想,公开了太极原本练法,恢复了太极武术本义,继承和发展了陈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传播。今天,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理法思想和运动特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爱好者的喜爱,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养身保健和武术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爱好者的认可。
为了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有系统有计划的继承下来,传播开去,2004年2月22日,北京混元太极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北京志强武馆新址落成,冯志强先生亲自担任混元太极中心董事长和武馆馆长兼总教练。冯先生高兴地说:“在北京地区建一个室内培训基地一直是我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国家提倡全民健身,我们传播太极拳也算是为社会造福吧。”他又说:“太极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是哪一家的私产”。“天下太极是一家,各派太极拳的名称不同,一是说明各派练法经验和风格特点不同,二是为了纪念创立本派的老师。我们取名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除了说明太极拳运动和天地万物运动一样都是混合的圆形运动,也是为了纪念陈胡两位老师,为了更好的继承,更好的发展”。 

 


TAG: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在线客服

招生热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