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英文

《拳经介绍》

                                              太极拳论
                      (明清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 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 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 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 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 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 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 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 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拳论

  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 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 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 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 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 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 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 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 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太极拳由张三丰所创此说法,始於武禹让,但据考证并非如此,故此文何人 所作无法得知】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拳经总歌
                       (陈王廷)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钩掤逼沉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截前压後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惯心剁胁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陈王廷明末清初时人,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此歌见於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 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及炮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十三势歌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 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 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良、巽,四斜角也。 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 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形如 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 折迭。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 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 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 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 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 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太极拳经谱
                    (清同光时期  陈鑫)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进精详。或收或放,忽弛忽张,错综变化,欲抑先扬。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积力久,质而弥光。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神龙变化,储测汪洋?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不先不後,迎送相当。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绕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於迎,不涉於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测。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声东击西,左右威宣,寒往暑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然。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日中则反,月满则亏。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 界限,势难转回。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胜,一夫当关,万人失勇。沾连粘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细腻熨帖,中权後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宜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不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沾,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只觉如风摧倒,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试一形容: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来宜听真,去贵神速。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一点灵境,为君指出。至於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挺,前俯後仰,奇正相生。迥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气不离理,一言可罄,开合虚实,即为拳经。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 
                    (清同光时期  陈鑫)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於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 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 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 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或以为软手;手 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 :顶劲上领,档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 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 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後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 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於手中,其权衡皆本於心,物来顺 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 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

 

                    太极拳推原解
                     (清同光时期  陈鑫)

  太极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 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 拳也。其枢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 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 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 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 同乎水流,止伴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理精法密,条理 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 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不即不离, 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太极拳总论
                       (清同光时期  陈鑫)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看一太极,空空迎化归乌有。

 

                     用武要言
                    (清同光时期  陈鑫)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 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而, 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後左右,一步一捶, 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 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以巨炮直 轰之势。
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距绳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 活。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 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 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後可言拳术也。
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後可言拳术也。
要诀云: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
战斗篇云:击手勇猛,不当击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鹤下 鸡场;翻江拨海不须忙,单凤朝阳最为强;云背日月天交地,武艺相争见短长。
要诀云: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何取,介开其理妙如 神。
古有闪进打顾之法: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为打, 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
古人云:
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
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奇神。
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袭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
左过右来,右过左来;手从心内发,落向前落。
力从足上起,足起犹火作。上左须进右,上右须进左,发步时足根先著地,十 指要爬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去时撤手,著人成拳。
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身为主宰;不贪,不歉,不即,不离。
拳由心发,以身催手,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 伸要伸得尽,屈要屈得紧。如卷炮卷得紧,崩得有力。
战斗篇云: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打、膊打、肘打 胯打、腿打、头打、 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退涉打、截气打、借气打、以及上 下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贯。出身先占巧地,是为战斗要诀。
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
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
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身:要鹰扬猛勇,泼皮胆大,机智连环。
勿畏惧迟疑;如关临白马,赵临长板,神威凛凛,波开浪裂,静如山岳,动如 雷发。
要诀云:人之来势,务要审察,足踢头前,拳打膊乍,侧身进步,伏身起发。
足来提膝,拳来肘发,顺来横击,横来棒压,左来右接,右来左迎,远便上手, 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
拳打上风,审顾地形,手要急,足要轻,察势如猫行。
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齐到始成功。
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摧草。
战斗篇云:善击者,先看步位,後下手势。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协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
要诀云:操演时面前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
面前手来不见手,胸前肘来不见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入,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现起,腰须坚起, 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
战斗篇云: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能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
先动为师,後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
胆欲大而心欲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一而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
时时操演,朝朝运化,始而勉强,久而自然。
拳术之道学,终於此而已矣。
【按语:此论原为形意拳谱,经陈鑫以太极拳理法加以修订约十之二、三。定 名为《三三拳谱》。1935年,陈照丕编著《陈氏太极拳汇宗》,收入此论,但 标为陈长兴所著。又对陈王廷《拳经总歌》及长拳一百八势谱,俱标为陈长兴 所著,谬矣。
【按,炮唾练至刚快发劲阶段,近似形意拳、心意拳,其理法亦颇多相通处, 故为编入,供练习炮捶者参考。1981年8月顾留馨记】


                   太极拳十大要论
                    (清同光时期  陈鑫)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 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 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 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 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 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 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 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 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 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 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後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 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 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後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 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於一气矣。
第二章 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 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 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 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 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 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 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 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 拘焉耳。
第三章 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 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 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 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恨节,膝为中 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恨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 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於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 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 至於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 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 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第四章 四梢
於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 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 而不实;不行於梢,则实而仍虚?;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 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於五行,无关於四 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 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发?骞冢易阋印R?舌为肉 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 齿,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於骨而联於筋, 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 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 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第五章 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 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 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 有润下之功。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於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 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於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 , 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 。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 十四骨节为肾,至於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 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然五脏之 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於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 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 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 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第六章 三合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 台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 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 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 执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 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 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 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 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於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 此所以腰贵於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 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 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 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 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 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 而身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 直前。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至於反身顾後,後即前也。侧顾左右, 左右恶敢当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 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 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 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後。而後不觉其为後。侧 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 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 可置而不论乎。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 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於手。而所 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於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 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变抹角,千变万化,不至 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动作出於无心,鼓舞出於不 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 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 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进,而後步亦随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 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 有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於步,灵与不灵亦在 於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第十章 刚柔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 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 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谙 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於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 无柔则还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 随,腾,闪,折,空, ,,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 武岂可忽耶。

 

                          太极拳真义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


 
                     八字歌

  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 沾粘连随俱无疑。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心会论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第一之宾辅, 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周身大用论

  一要心性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细无不到。

 
                    十六关要论


  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气沉丹田。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 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吸之于鼻。呼吸往来于口,纵之 于膝。浑噩一身,全体发之于毛。

 

                     功用歌

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四字秘诀 武禹襄敷:覆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撤放秘诀 李亦畬修订擎起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松开我劲勿使曲。(中有静字)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五字诀 
                      (李亦畬)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 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 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 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 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 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 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 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 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 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 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 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宰 于腰,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 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故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 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 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 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 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 此气之由下而上也,味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意拳正轨
                       (王芗斋)

一、序言  二、桩法换劲 三、锻炼筋骨 四、用劲 五、练气
六、养气 七、五行合一 八、六合 九、歌诀 十、交手径法
十一、龙法 十二、虎法 十三、习拳一得 

   
一、序言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降之汉代, 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淹没无闻。迨至梁 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及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灵性之特长, 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 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编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成为形 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胜,而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 贾祸,于是士大夫相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 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不 敢以技术著称。此故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 是技,而独得详传于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师之绝 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拳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 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迨不多遘。郭先生矣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 人不能传之叹。吾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 篑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 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为之道而 远人"之说益征。芗不原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俗趋于卑下,不求实际, 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谋生之利器,满 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象,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 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识半点真伪。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 不可瞻仰。
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 一道,窍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 记载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己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 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二、桩法换劲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 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空虚,穷于极处,然后方 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尤然。盖初学时,桩法颇繁,如降龙桩、伏虎桩、子 午桩、三才桩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曰浑圆桩,利于 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学,学者锻炼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 表其神妙也。夫桩法之学,最忌心身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 神断,神断则受愚。犹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宜顶,尾闾脊骨宜直,气宜下沉,心宜静思,手足指 尖稍微用力,牙齿似闭非闭,舌卷似顶非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则内力 外发,弱点换为强劲,自不难得其要领也。
三、锻炼筋骨 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伸筋 腕项(手足四腕与脖项)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头顶齿扣,足跟含蓄(含有若 弹簧之崩力),六心相印(手心、足心、本心、顶心也)。胸背宜圆(阔肯筋 大雄筋异常有力),则气自然开展,两肱横撑要平,用兠抱开合伸缩劲,两腿 用提挟扒缩趟崩拧裹劲,肩撑胯坠,尾闾中正神贯顶,尖脊三关透丸宫,骨重 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劲如弦满,发手似放箭,用力如抽丝,两手如撕棉, 四腕挺劲力自实,沉气扣齿骨自坚。像其形,龙蹲虎坐,鹰目、猿神、猫行、 马奔、鸡腿、蛇身,骨查其劲,挺腰沉气,坐胯提膝,撑截裹坠,粘定化随。 若能得此要素,如遇敌时自能随机而动,变化无穷。任敌巨力雄伟汉,运动一 指拨千斤。所谓身似平准,腰似车轮,气如火药,拳如弹,灵机微动鸟难腾。 更以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若龙虎,总以虚实无定,变化无踪为 准则,自能得其神妙之变幻。故郭云深大师常云"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 见奇。"盖即此也。

四、用劲 拳术之妙,贵乎有劲,用劲之法,不外刚柔方圆,刚者直竖,柔者灵活,直竖 长伸有攻守力,柔者缩短有惊弹力。刚劲形似方,柔劲外方而内圆,伸缩抑杨, 长短互用,刚柔相济,有左刚而右柔,有左柔而右刚,有稍节刚而而中节柔, 亦有时刚时柔虚实变化之妙半刚运使之精。更有柔退而刚进,刚退而柔进,遇 虚则柔而刚随其后,临实则刚而柔在其先。无论千差万异,总以中线重心不失, 周身光线不断为枢纽。横撑开放,光线芒芒谓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气谓之 圆。所以筋出力而骨生棱。凡出手时,用提顿撑抱挽坠钻裹,顺力逆行、以方 作圆。落手时,用含蓄缠绵滔滔不断,以圆作方,盖圆劲能抽提,方劲能转顿, 开合若连环,若万缕柔丝百折千回。令人不可捉摸,其玲珑开朗,如骏驹越涧, 偏面矫嘶,神采丽丽,壮气森森,精神内固,如临大敌,虽剑戟如林、刀斧如 山,亦若无人之境。身如强弓硬弩,手如弓满即发之箭,出手恍如蛇吸食,打 人犹如震地雷。夫用劲之道不宜过刚,过刚易折,亦不宜过柔,过柔不进,须 以竖劲而侧入。横劲吞吐而旋绕,此种用劲之法,非心领神悟不易得也。若能 操之纯熟,则劲自圆,体自方,气自恬,而神自能一。学者其勿惰。
求劲之法,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而尤以不用拙力为最妙,盖运动之时,须使 全体之关节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滞之处,骨须灵活,筋须伸展,内须舒放,血 须川流,如井之泉脉然。如是方能有一身之法,一贯之力,而本力亦不外溢。 若急急于拳套是舞,徒用暴力以求其迅速之美观,如是则全身之气孔闭塞,而 于血系之流通亦大有阻碍。观诸用暴力者,无不怒目皱眉,顿足有声,先闭其 气,而后用其力,既毕,则又长吁一声,叹气一口,殊不知已大伤元气也。往 往有数十年之纯功,而终成门外汉者,目睹皆然,岂非用拙力之所致也?亦有 用功百日而奏奇效者,可知谬途误人之甚,学者于此求力之法,当细斟之,自 能有天籁之机,然亦非庸夫所能得之道也。

五、练气 夫子养性练气以致治,轩辕练神化气以乐道,达摩参禅,东来传道,始传洗髓 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及龙虎桩,故为技击开山之宗,自古名贤大儒圣人豪杰金 刚佛体,未有不养性练气及习技者。庄子云:"技也近乎道矣"。然技虽小道, 殊不知学理无穷,凡学此技者,非丰神潇洒而无轻浮狂躁尘俗之气,堪与圣贤 名儒雅乐相称者,不足学此技也。夫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鼻息长呼短吸为 功,以川流不息为主旨,以听气净虚为极致。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 降之途,以后天补先天之术,即周天之转轮。盖周天之学,初作时,以鼻孔引 如清气,直入气海,由气海透过尾闾,悬于腰间-盖两肾之本位在于腰,实为 先天之第一,犹为诸脏之根源,于是则肾水足矣,然后上升督脉而至之九宫, 仍归鼻间以舌接引肾气而下,则下腹充实,渐渐结丹入田。此即周天之要意, 命名周天秘诀,学者勿轻视之。

六、养气 养气练气,虽出一气之源,然性命动静之学,有形无形之术各有不同。盖养气 之学,不离呼命,神即是性,气即是命,故养气之术须由性题参入。夫性命之 道,非言语笔墨所能述其详也。况道本无言,能言者即非道。故孟子云:难言 也。今以难言而强言之,惟道本无也。无者天地之源,万物之根,人有生死, 物有损坏,道乃永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而能目心 意具忘即诸妙之圆也。如对镜忘镜,不耽于六贼之魔,居尘超尘,不落于万缘 之化。诚能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昧俱悟,即见虚空,空无所空,所空欲无,无无亦无,大抵人神好清而心扰 之,人心好静而欲乱之,故言神者不离性,气者不离命,若影随形,不爽毫厘 。


七、五行合一 五行者,生克制化之母,亦即万物发源之本也。如世俗之论五行者,则曰:金 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谓之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 水,水克火,火克金,谓之相克。此腐朽之论,难近拳理,而亦不知拳术为何 物。又曰,某拳生某拳,某拳克某拳,此论似亦有理,若以拳理研究之,当两 手相接对击时,岂能有暇而及此也?若以目之所见,心再思之,然后出手制之, 余实不敢信。况敌只来势,逐迭变更,安有以生克之说能致胜之理?此生克之 学欺人误人,谬谈之甚也。苟能不期然而然,莫知击而手足已致,尚不敢说能 制人。如以脑力所度,心意所思,出手论着,操技论套,是门外汉也,不足与 谈拳。盖拳术中之所谓五行者,换言之曰:金力,木力,水力,火力,土力是 也。即浑身之筋骨,坚硬如铁石,其性屑金,故曰金力。所谓皮肉如棉,筋骨 如钢之意也。四体百骸,无处不有若树木之曲直形,其性属木,故曰木力。身 体之行动,如神龙游空,矫蛇游水,犹水之流,行踪无定,活泼随转,其性属 水,故曰水力。发手若炸弹之爆烈,忽动如火之烧身,猛烈异常,其性属火, 故曰火力。周身圆满,敦厚沉实,意若山岳之重,无处不生锋芒,其性属土, 故曰土力。凡一举一动皆有如是包罗天地,弥满六回合,塞充乾坤,混含宇宙, 性命之学,亦即天地之阴阳也。然欲养气修命,须使心意不动,心为君火,君 火不动,相火不生,气念自平,无念神自清,清而后心意定,故云:一念动时 都是火,万缘寂静方为真,常使气通关节敏,自然精满谷神存。若能有动之动, 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寂,物寂则气泯, 其泯则万物无生,耳之五种力,此方谓五行合一也。总之,不动时周身乃一贯 之力,动时大小关节无处不有上下前后左右百般之而争力,如是方能得周身之 浑圆力也。

八、六合 六合有内外之分,曰:心与意合,意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 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又曰:筋与骨合,皮与肉合,肺与肾合为内三 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足合为外三合。总之,神合、劲合、光线合, 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势相对谓之合。甚矣哉,六合之误人也,学者慎之 慎之。

九、歌诀 歌诀者,拳术中之精粹也。若能参透其意,穷尽其理,自能得道矣
心愈专,意昧三,精愈坚,气愈安,神愈鲜(此学技无大要素)。
浑噩一身贯,形具切忌散(周身用力,无处不圆满,取内圆外方之意始终不懈) 。拳出如流星,变手似闪电(变化迅速,神捷果断)。舌卷齿更扣(舌为肉之 稍,肉为气之囊,舌卷气降,注于气海,又能接引肾气,结入丹田。齿为骨稍, 扣则骨坚)。头顶如悬磬(头为六阳之首,无关百骸莫不本此,头顶若悬,三 关九窍易通,自能白云朝顶,一点灵光顶头悬,此禅学之要素也)。
两目神光耀(精光收缩而尖锐)。鼻息耳凝敛,心目宜内视(以鼻作长呼短吸 之功,耳目心作收视反听之用)。腰转如滑车,进足如钢钻(灵敏活泼,进钻 夺位)。提镗裹扒缩,滚锉挽撑拧(动静须有此力)。
手足指抓力,毛孔如生电。指为筋稍,扣则力自充,周身毛发为血稍,血为气 之胆,毛孔不睁,毛发不竖,则血不充,则气不振,气不振则力不实,不实则 必失战斗力矣。


十、交手径法 人之本性,各有不同,有聪明者,有智慧者,有毅力恒心者,更有奸滑阴毒者, 其性不同,其作为亦因之而异,如技术之击法亦然,有具形而出,无形而落。 败势而往,发声而来。千变万化,不能尽述。须以功力纯笃,胆气放纵,处处 有法,举动藏神,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身动快似马,手动速如风。平时 练习,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临大敌之象,交手时有人若无人之境。颈要竖起, 自头至足一气相贯。胆怯心虚不能取胜,不能察言观色者,亦不能取胜。总之, 敌不动,我沉静,敌微动,我先发。所谓打顾之要亦其击先者也。不动如书生, 动之如龙虎。发动似迅雷,迅雷不及掩耳。然所以能致胜者,皆在动静之间, 动静已发而未发之间,谓之真动静也。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若猫形。身 要正,目敛精,手足齐到定要赢。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手到步亦到,打 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 寸中。足落似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钻入重心夺敌位,即是神 手亦难防。用拳须透爪,用掌要有气,上下意相连,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 随之。两足重量,前四后六,用时颠倒互换。夫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 也。如前足进后足随,前后自有定位。以前步做后步,以后步做前步,更以前 步做后之前步,以后步做前之后步,前后自定位矣。左右反背如虎搜山,乘势 勇猛不可挡,斩拳迎门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鹞落龙潜下鸡汤,翻江倒海 不须忙。丹凤朝阳势为强,云遮天地日月交,武艺相争见短长。三星对照,四 稍会齐,五行俱发,六合弥结,勇往直前,纵横高低,进退反侧,纵则放其力, 勇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而莫挡,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意。低 则缩其身,而身有钻捉之形。当进则进摧其身,当退则退领其气。至于返身顾 后,亦不觉其为后,后即前也。则顾左右亦不觉其为左右矣。进头进手须进身, 身手齐到法为真。内有提,外要随,打要远,气要摧。拳似炮,龙折身,发中 要绝随意用,解开其意妙如神。鹞子入林燕抄水,虎捉绵羊抖威风。取胜四稍 均要齐,不胜必有怀疑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上虚下实,灵机自揣摩。左 拳出,右拳至,单手到双手来。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 物产生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糜。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无道关。身如弩 弓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何为打,何 为顾,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即是处。计谋精变化,动转用精神,心毒为 上策,手足方胜人。何为闪,何为进,进即是闪,闪即是进。不必远求尚美观, 只在眼前一寸。静如处女,动若雷电。肩窝吐劲,气贯掌心,意达指尖前,气 发自丹田。按实用力,吐气开声,遇敌来势两相交,风云雷雨一齐到。

十一、龙法 龙法有六,曰:沧海龙吟、云龙五现、青龙探海、乌龙翻江、神龙游空、神龙 缩骨。其为物也,能伸能缩,能刚能柔,能升能降,能隐能现,不动如山岳, 动之如风云,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气如四海,玄耀如三光。度来势之 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中处静,以进为退,以退为进,直出而侧 入,斜进而竖击。柔去而惊抖,刚来而缠绕。缩骨而出,放劲而落。缩即发也, 放亦即缩。甲欲透骨而入随,发劲意在数尺间。

十二、虎法 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惊啸、猛虎搜山、饿虎剖食、猛虎摇头、猛 虎跳涧。揣其灵性强而精壮,横冲竖撞,两爪排山,猛进猛退,长扑短用,如 剖食,若摇头,犹狸猫之捉鼠,头顶爪抓,鼓荡周身,起手如钢锉,用斩、抗、 横、挽、顺,落手似钩杆,用劈、搂、搬、撒、撑、沉、打、分、拧,伸缩抑 扬,头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气要 袭人。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 。宁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犹生龙活虎,吟啸叱 咤,谷应山摇,其壮哉如龙虎之气,临敌毫不虚,安有不胜之理哉?总之,龙 虎二法,操无定势,势犹虎奔三千,气若龙飞万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 非口传身授,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尽详。

十三、习拳一得 普通常说,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伟大的事业。意思就是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得 以延长,而后才能从事一切事业,所以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健康与否在于平 时修养和运动的得当不得当;也就是运动合于卫生不合与卫生。需要详加研讨, 并经实际的考验。究竟怎样才算是正常的运动呢?应于练习某种运动以前,根 据医学的方法,检察心脏的能力,血压的高低,脉搏与呼吸的次数,赤白血球 的数目。至练习一个时期以后再行检查,自然就知道这种运动正常不正常。所 谓正常的运动,是指适应人体的自然发展的运动,惟有适合这种规律的运动, 才能增加人体的健康。
正当的运动,能使全身的细胞即各种器官发生高度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促进呼 吸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燃烧作用;换言之,就是使身体内部呈活动状态。因此, 适当的运动可以给与细胞以一定的刺激,对在成长期者,可以促进其成长,增 强体力,对已经成长者可以使之维持其效能,因而保持了体力与健康,若运动 不当,则必然招致相反的结果。运动过激或运动不适当,不但损伤健康,甚而 戕害身体,也就是发生疾病的诱因。现在一般的运动,筋肉疲劳以前,心脏已 因呼吸困难而呈急性心脏扩张。遂不得不停止其运动,以使心脏得以休息,减 低呼吸的困难,恢复正常状态。
中国的拳学,是以完全与此相反的方法来锻炼身体,这种运动是筋肉气血的运 动,更可说是具体细胞的运动,在运动中,使全身各种细胞器官同时平均发展 为原则,即使运动使全身之筋肉虽已呈疲劳不能忍受的状态,而心脏的搏动并 不失常,呼吸并不困难,相反的在运动后尚能感觉到较运动以前的呼吸轻松舒 畅。这种运动是以其个人的筋肉心脏所能负担范围以内的能力,来求其个体平 均,渐次发展生长,不限年龄,不限性别,而达保持健康增强体力的目的,更 因没有任何招式,所以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使能得到恢复, 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站桩方法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其内部肌肉细胞已在开始工作,完全在于求 得身体内部筋肉细胞的发展与血液循环之适当,亦即所谓身体内部呈活动状态, 而非探求其外形之变动与转移,以使身体各器官平均发展,减少心脏扩大后的 不良现象。要知拳学的运动,使大动不如小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这种运动可以说是我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特殊学术,但从未被一般人所注意,同 时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只凭主观而能简单了解的,若主观的认为以很简单的姿势 站住,一动也不动,如何能长力,如何能练好身体,那是根本没有认识。实则 就是这样站着不动,不但能很快的增长力量,而且能够治好许多在医学上治疗 不好的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医学与预防医学上是具有相当的价值的,是一种 最合于生理的运动方法。
至于一般的运动,有的失于激烈损害身体,有的失于偏颇而促成局部的发达, 因此在生理上本有欠缺的人,不习运动尚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得其复原,已经 运动反受戕害,致使疾病加深,甚或生命夭折,每见著名运动家和运动成绩优 良的青年,而研究学术课程反多落后,这都是运动不当所发生各种不正常的现 象,至为过去拳术名家老手也有因违背生理而顿足努力老年瘫痪下萎者,凡此 种种皆与运动生理相背驰。要知道研究学术不贵墨守成规,更忌抱残守缺,重 在体认与创造,但须根据原则与事实继续不断的求创造,然须切实在切实,所 以良好的运动必能发挥其具体聪明,与读书足以增长知识而能致用之理并无二 致,所以,运动无论如何不能过激,再若详细分析现在的运动都是以青年人为 对象而设的,而忽略了四十岁以后的壮年人和老人,实际上惟有四十以后的人 学识充足经验丰富,才能在国家社会中担当重要的任务。忽略了这些人的正当 运动,就是忽略了这些人的健康,对国家是极大的损失。以运动的原理来讲, 静敬虚切是学习运动的要决,同时还需要浑大深戆的精神来培植他,如运动时 不许闭气,心脏搏动不许失常,横隔膜不许稍紧,都要常识丰富的人方易体验, 至于六十岁以后的人若求技击深造似不太易,欲求身心的健康则实非难事。学 习运动大致不外三个目的,一、求卫生使身体健康,二、讲自卫,三、寻理趣 。
求卫生使身体健康是最容易的,只要舒适、自然、轻松、无力,浑身像躺在水 中或空气中睡觉就大半成功。若矫揉造作蓄意别为,则徒然扰乱精神消磨时日, 再要激烈地搞起来,则终将受害而影响健康与生命。
运动的结果能使身体健强,进一步就要讲自卫,所谓自卫不外是希冀倘遇不测, 受外敌侵害的时候,伸出一拳半足即可压倒群流,若习做到纯熟神话的境地, 更有不可思议和语言难以形用之妙。
但是,自卫与卫生有不可分离的联带关系,首先要身体健康,继而身手敏捷, 力量过人,方法巧妙,才能适意而行。可是要想增长力量却不可用力,一用力 反没有增长力量的希望,要求身手敏捷动作迅速,锻炼时以不动为最好,若是 觉得枯燥无味或是繁累难支,也不妨少事动作,可是要知道动时要有动乎不得 不止,止乎不得不动之意。亦即只许有动之因,不许有动之果,意思就是精神 意义要深切,不须要形式上做出来,形式上做出来,就如所谓有形则力散,无 形则神聚,破体则力散,所以愈慢愈好,这样方可能逐渐地体会到四肢百骸各 种细胞工作如何,不致使体认漠然滑过,这是学动的最简单的条件,倘若求速 度的美观表示灵敏,不惟毫无所得,反而根本消灭了希望。
假如方法巧妙以制敌,更要任何方法不许有,要是有了人造的方法参加其间, 可就把万变无穷的本能妙用丢净了。
这种运动极简易,可以一目了然,收获也极快,不过需要不用脑力,不用气力, 不单独消磨若何时间,养成生活的好习惯,方可奏效而有益于身心,若想耍花 样,示强威,必将终无所成。这种运动虽简易,而有绝顶聪明的人愈学愈感觉 其难,竟有终身习行苦心锻炼一生是非不能辨者。要知道宇宙间平常才是非常, 若舍平常而学非常就无异走入了歧途。
至于这种运动的理趣是无穷的,千头万绪一时无从说起,愿略举一二原理竭诚 欢迎同好者参研究讨。
如动静、虚实、快慢、松紧、进退、反侧、纵横、高低、争敛、遒放、鼓荡、 开合、伸缩、抑扬、提顿、吞吐、阴阳、斜正、长短、大小、刚柔,种种都是 矛盾的矛盾,参互错综而为的,作到元融的元融,还要返回头来学初步,这一 切一切是不能分开的,要分开可就永远不能认识这种运动的真谛。
在这种运动中,松即是紧,紧即是松,并且要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 即是实,要实虚虚实得中平,横竖撑抱互为根,打顾钻闪同时用。
以上是为初学求力的人所说的,若不依照这种规范来学习,终身锻炼不能识, 国守这种规范来学习,一生学之不能尽。至于试力、运力、发力、蓄力,亦即 有形无形之种种假借的力量,言之太繁,姑不具论,若非逐渐的搜求、钻研、 深造、力追,未易有得,其实一经入手便感平凡无奇,非常容易,因为这是一 种平易近人,一法不立无法不备,须灵守默而应万物的运动,若能以此相推, 不日就可触类旁通。
拳学一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也不是打三携两谓之拳,更不是一套一套谓 之拳,乃是拳拳服膺谓之拳。
习拳主要的是首重卫生,其次是自卫,习拳能使医药无效的多种慢性疾病患者 很快的都能恢复健康,使劳动者劳而晚衰,是失去劳动力者都能够恢复劳动, 这样才是拳的价值,这种运动可以说是运动的休息,休息的运动。
自卫是技击的变象,学技击并不是社会人士所想象的,这手这么用,拿手怎么 使的,所谓技击既不是那样的复杂,但也不是所想的如此简单,而是首重修养, 再按身心锻炼试力及发力,循步骤学习才可以逐渐的进行研讨技击,否则恐终 于是非莫辨,盖修养是先由信条及四容八要方面来做起。信条是尊长、护幼、 信义、仁爱、智勇、深厚、果决、坚忍。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八 要是静、敬、虚、切、恭、慎、意、和,有了以上沉实的基础,才能说到身心 的锻炼,锻炼首重桩法,同时研讨关节和筋肉的控制,即利用单双重的松紧, 单双重不是专指两手两足的重量而言,头手身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关节,四体 百骸及些微的点力,都含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至于撑三抱七,前 四后六,颠倒相互为用,则不是简单笔墨所能形容,总之大都要由抽象做到实 际,这不过是仅略述其目录而以。
试力,力之名称甚繁,难能具备,该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而始能得其所以用, 无论做何力的练习,也得要形不破体,意不有象,力不出尖,只要力一有了方 向就是出尖,也是有穷的,局部片面的,动作便呆板而减低力量的效能,并且 继续散乱茫无所从,较技如牛斗,而趋于死僵之途,试力要从假想去做,假想 都是无形的,是精神的,是永存不断的,拳学这种学术都是要由空洞中得来, 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精神意思要实足,而不求形体相似。
发力,要发动这种力量的功效,须有基本的造就,有了各种力学的知识,然后 与大气的力量起应合,能与大气起呼应,才能利用波浪的松紧,要知发力不是 注重击出没有击出,击中未击中,是要看自己本身发动的力量,是不是有了前 后左右上下的平衡均整,具体螺旋的错综力量,是不是轻松准确慢中快的惰性 力量。是不是本能发动的,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的力量,有了以上的条件, 始有学拳的希望,至于能学与否,则又当别论。
 


TAG: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在线客服

招生热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